講道:黃榮基牧師
經文:馬太福音 16:18,耶穌說:我還告訴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;陰間的權柄,不能勝過他。 教會,ekklesia,有召會、聚會的意思。召會:教會是神從世上選召出來的一群人。歸入主的名下, 接受耶穌作救主,和生命的主。聚會:主和門徒聚集之處就是教會,好彰顯神國度的榮耀。不但如此,教會有勝過陰間的權柄,把人帶進天堂,這是神給祂的百姓一把天國的鑰匙,可以彰顯神國度的豐富。 問題是:教會的豐盛從哪裡來? 以弗所書 1:23 說,教會是基督的身體、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。既然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基督是教會的頭。故充滿萬有的神,要把基督一切的豐滿都充滿在教會中。簡單說,教會豐盛從四方面來: 1.從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來。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,所以我們要從認識基督開始。 2.從經營永生的基業而來。我們就是教會!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在教會裡找到自己呼召、好好經營永生基業;這樣,當我們信心增長了,教會也就更豐盛。 3.從神能力的彰顯而來。要讓神的能力運行在我們身上,教會就能彰顯基督的豐盛。 4.從好好經營聚會而來。馬太福音 18:20,耶穌說:因為無論在那裡,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,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。可見,兩三個人在一起,奉主的名聚會,行使權柄,那就是教會。 奉主的名,表明聚會焦點是主耶穌;聚會被主耶穌承認,蒙祂喜悅,就會吸引神的同在。如此,便彰顯教會的豐富、有能力完成大使命。因此教會建造,一定要從好好經營聚會開始。 要好好經營聚會,等候主來 希伯來書 10:24~25 說,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你們不可停止聚會、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、倒要彼此勸勉.既知道那日子臨近、就更當如此。為什麼不可停止聚會?因為神要在聚會裡跟我們相遇,也要賜給我們恩典。舊約中: 1.祭壇是人與神相遇之處。人想找神,所以築壇給神…神也彰顯祂自己;但築壇獻祭關鍵是找對神,也要蒙神悅納,這樣才能帶來神的恩典祝福。但人的祭壇不能滿足神。接著,神賜下會幕。會幕是神親自啟示摩西的。 2.會幕把祭壇分別出來了。所以,以色列人要按照神的規格建造會幕,敬拜神、獻祭給神。以前,每個人都可以築壇獻祭;現在?只有祭司、利未人等特定的人才能獻祭。 3.聖殿讓人看到神地上國度。神的規格更大。現在,以色列人擁有了國家、土地、憲法、地界和人民…故聖殿敬拜,讓人看到神在地上的國度。 4.教會開啟人人皆聖殿時代。耶穌是以馬內利的主,他要與每一個信主的人同在。當我們接受主,我們的心就成為永生神的殿,神的靈住在我們裡面,這就是教會。所以,每一個人蒙召,就是要建造教會。神也必賜給我們每一個人有建造教會的能力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努力,一起來經營聚會。 每一個人都要好好經營聚會 哥林多前書第 14 章是講聚會,講恩賜在聚會中怎樣配搭、發揮功用。23、26節,保羅說:「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…你們聚會的時候、各人或有詩歌、或有教訓、或有啟示、或有方言、或有繙出來的話.凡事都當造就人。」14 章講聚會,說恩賜在聚會中怎樣彰顯基督的豐富。必須肢體互相效力,互相扶持,讓整個聚會顯出基督的豐盛。所以聚會中,每一個肢體都要盡功用。就是每一個人都要好好經營聚會,都要積極、主動參與聚會、經營聚會,貢獻所能。好讓每一個人在愛中成長,建立基督~榮耀的教會。 讓小組聚會充滿神蹟奇事 聚會是教會的 KEY⋯⋯打開神同在的門,彰顯神榮耀與豐富的地方。因此聚會在哪裡,神的權柄就在哪裡彰顯出來,就有神蹟奇事發生。要擁有一個充滿神蹟奇事的聚會,必須透過我們參與,支取祂的能力,彰顯祂的榮耀。4 個開頭 W 的字母,分別代表小組不同的目的和意義,透過小組聚會來實現神所應許人的:讓充滿萬有者的主,他的豐富與榮耀充滿在教會裡面。 第一個 W:Welcome破冰。 目的在建立人與人的關係,進而建立人與神的關係。因此,破冰不是一個遊戲,最重要是打開神跟人、人跟人之間的隔閡,讓人可以聚焦在神身上。 第二個 W:包括 Worship 敬拜 & Wish 奉獻。 敬拜是人透過主權奉獻,吸引神主權的彰顯!當人將生命主權奉獻給神,就會吸引神能力的彰顯。SO,敬拜,不是音樂…是主權奉獻。Wish,奉獻或分享供應。奉獻是栽種,不是施捨,是將種子栽種在神所應許的土地上。奉獻是開啟神分享與供應系統,多種多收。 第三個 W:包括 Word 話語 & Witness 見證。 這世界有太多需要,只有神的智慧才能解決問題。人心就像一塊土,神透過Logos聖經白紙黑字的真理及Rhema聖經的亮光,觸動我們的心,帶來改變能力。所以,小組聚會不只是講和聽,更要留意聚會後有沒有實際成為生活的經歷?神的話當然也包含見證 Witness。見證是對神的主觀經歷,能幫助人在面臨挑戰時,更有信心。見證是從客觀真理進入到主觀經歷裡,透過這過程讓信心發芽、生根與成長。所以。分享見證是訴說每一段生命故事,彰顯神奇妙大能。 第四個 W:Work 服事 & Weight 治理。服事是把神的作為從天上帶到地上。權能服事,就是讓聖靈運行,把感動放進心中,讓人將神安慰勸勉的話講出來,讓聖靈權能彰顯,恩膏運行,神蹟奇事和醫治釋放就會發生。聖靈幫助我們得到恩賜和才華,要讓聖靈能力運行在小組中,讓我們可以彼此服事、建造生命。此外,神還賜我們治理能力,我們要好好操練。透過檢討,了解小組經營的景況,神往往把更多的異象啟示給人;不僅如此,小組行政更是操練大家做一個卓越的管理者,也是聚會能否進行流暢,讓聖靈有更多空間運行的關鍵。 牧師鼓勵大家好好經營小組。小組聚會的 4 個 W,就像一把把開啟神豐富的鑰匙;好好經營小組的 4 W,不但能讓你成為神國度的人才,也保證你的小組能充滿神蹟奇事。 講道:沈悠純姊妹
經文:路加福音 15:1-2,11-32 耶穌這段比喻是耶穌是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質疑而說的。強烈的指出不僅這些被社會所歧視的人需要福音,這些宗教領袖也同樣需要神的恩典憐憫。故事中的小兒子,一開始他就向父親提出分家產的要求。並且這小兒子收拾一切所有,就是變賣了一切財產離開家。這完全違背了當時的社會習俗和法律。他是打定主意丟棄他的家庭、丟棄他的信仰,除了錢之外,他是一無所有了!他渴望脫離父親的管轄,尋求獨立、尋求自由。另外更深層的因素:家裡有一個非常能幹優秀的哥哥,以致於他在這個家庭裡是沒有地位的。在故事中看出,小兒子跟哥哥關係並不好,且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。他亟欲在成年的那一天,可以向父親提出分家產的要求,過他想要的生活。 但是很可惜的,這個獨立後的小兒子並沒有實踐他人生的夢想,反而是「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,耗盡一切所有的」。他所耗盡的不單是錢財,是父親對他的信任與疼愛、耗盡了他所有的人際關係等一切的人生資源。他在這個家庭是一個受傷者,在社會中的失敗者。他離開家的時候,身上帶著很多錢,他大可以騎著驢子風光的離開家,但當他醒悟過來,決定要回來時,身無分文。回到家之後,父親會接納我嗎?哥哥會接納我嗎?家裡的傭人、親朋好友會怎麼想?他需要克服很多心理以及現實環境的障礙,才能踏上回家的旅途。今天有許多受傷或失敗者,帶著許多生命的問題進入教會中,也許他們在這社會中也是不受歡迎的人,他們進入教會也是惴惴不安的,他們會想:這裡的人會接納我嗎?別人怎麼看我?要他們進入教會是多麼不容易的事,我們用什麼心態接待他們呢? 再來看大兒子,他是一個盡責顧家的孩子。當這個家出了像小兒子一樣悖逆的孩子,還好有這個大兒子撐住這個家。而且他還是一個非常順服的孩子,他對父親說:「我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。」我們當中有哪個人可以跟父母說這樣的話?但是這麼棒的大兒子,到底有哪些問題,當他面對弟弟的回家,卻站在家門外生氣?試用大兒子的角度來想一想:某一天的傍晚,他從田裡工作回來,滿身臭汗、疲憊不堪。不料遠遠就聽到家裡作樂跳舞的聲音,你想這大兒子心裡作何感想?這時候對弟弟的新仇舊恨一起湧上來,過去曾經壓抑住、以為已經遺忘的情緒如同潰堤一般,過去對弟弟、對父親的負面情緒難以再隱藏。大兒子的問題,這也是耶穌傳講的對象:文士、法利賽人這些敬虔的宗教人士,甚至也是身為基督徒你我的問題:積極參與教會生活、服事,看起來很敬虔,認為自己很屬靈,心中以此為傲,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一種「屬靈的驕傲」!有時候我們認真負責的人,就越看不慣那些不積極的、偷懶的人。我們可能掉入自以為義的陷阱,有意無意間忽略別人的意見,無法體貼那些靈命不成熟者或是在痛苦掙扎中的人,輕易論斷別人。 最後我們要來看這位父親,他深刻的反應天父的愛。 1.對於的小兒子任性的決定放手和接納:雖然這位父親是明知道孩子所做的決定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決定,他還是決定放手讓孩子去做。孩子最後如他所預期的失敗了,他也並沒有說風涼話:「我早就告訴你...!」而是完全地接納。天父對我們也是如此,縱使在我們常常做一些任性、忤逆他的決定,甚至離開他的保護,他仍然會張開雙臂擁抱我,等候我回家。你知道父親的愛有多麼的強烈嗎?把這個小兒子決定要回家時,他為自己準備了一套台詞:「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!」但是台詞還沒講完,父親就抱著他連連親嘴。 2.任性的不只只有小兒子,當大兒子站在門外賭氣的時候,父親出去勸他。沒有一句話是責備的,完全是對他的安慰和肯定。父親真的沒有看到他所努力的嗎? 在這個故事中,真正令父親難過不是這個人人都覺得是壞蛋的小兒子,而是這個大兒子。為什麼呢? 1.大兒子拒絕承認悔改的浪子是自己的弟弟:在一個家庭中,兄弟鬩牆,是讓父親最難過的事。 2.大兒子說:「我服事你這多年」,在這裡的「服事」,英文是:「slaving for you.」顯示這個兒子多年的付出,其實他是把自己當雇工、奴隸,而不是把自己當作這些家業的繼承人。這樣的心態是多麼令人難過。 3.但是讓父親最傷心的是,這個大兒子雖然與同他住多年,卻無法體會到父親的心。他的身雖在父親的身邊,心卻與父親遠離,這是讓父親最難過的。 在故事的結局,大兒子踏進家門一同吃喝快樂了嗎?往前一步或轉身離去,成為新的浪子?一切的結果,會在家門口做決定。他願意順從情緒上的選擇或選擇聽天父的呼召:「進來與我一同為這失而復得的弟弟歡喜快樂吧」?這是耶穌的比喻中少有的沒有 Happy ending 的故事結尾。但這個故事的結尾,今天仍然在繼續,你可以成為那個大兒子,為這故事寫下美好的結局。天父的心不僅因為失而復得的東西而喜樂,他也邀請我們與祂為每個回到神家中的人歡呼喜樂。 講道:黃榮基牧師
經文:《哥林多後書》8:1-6 因為一年前,哥林多教會答應保羅,要捐款給耶路撒冷教會度過饑荒;但答應歸答應,哥林多教會拖了一年,錢不但沒有籌出來,拖到後來,好像忘記了,一直沒拿出來。所以,保羅寫了長篇大論,提醒哥林多教會,要把錢先準備好,等到提多去收錢時,就可以拿到錢。保羅談錢,談得這麼直接,還派同工去收錢,對今天的教會來說震撼嗎? 教會有奉獻恩賜的五個特徵 2-4 節,短短三節提到,馬其頓教會很會奉獻的原因有五個︰ 1. 在缺乏中仍然奉獻 v2 說:他們在極窮之間,還格外顯出樂捐的厚恩⋯⋯馬其頓教會的奉獻,不是等到有多餘的錢。他們是在不足中,在極度貧窮中,還加碼奉獻!就像耶穌在聖殿中看見一個寡婦,她把她僅有的兩個小錢、是所有的生活費都奉獻了。所以,一個有奉獻恩賜的教會,就算我沒甚麼錢,仍然會奉獻。 2. 奉獻帶來滿足喜樂 v2,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,仍有滿足的快樂⋯⋯教會有沒有奉獻恩賜?光看會友奉獻的表情就可以知道!當耶穌要少年的官把財產分給窮人時,他的表情怎樣?聖經說,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;因為他的財產很多,卻不想要奉獻。稅吏撒該呢?當耶穌到撒該家裡時,撒該的表情怎樣?勝境說,他是歡歡喜喜的把一半財產分給窮人。一個有奉獻恩賜的教會,奉獻會讓人感到滿足跟喜樂。一個有奉獻恩賜的教會,會友都是慷慨大方的奉獻,絕不會吝嗇。 3. 奉獻一定超過能力 v3,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,而且也過了力量⋯⋯超過能力的奉獻?就是你經濟能力負擔不起,奉獻卻超過你的能力範圍。譬如說,當你把錢奉獻了,生活上馬上會出問題?這就超出你的能力範圍。如果你沒有信靠神的信心,如果你怕為主犧牲,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奉獻。如果你的奉獻常常超出能力範圍,你是有奉獻恩賜的人。 4. 主動尋找奉獻機會 v4,再三的求我們,准他們⋯⋯他們再三拜託保羅,希望保羅能接受他們的奉獻。為何再三的求保羅?因為保羅擔心他們連生活都有問題了,還奉獻的話,將來怎麼辦?但他們仍然再三拜託保羅,給他們有機會奉獻。這真是令人驚訝的信心!一個有奉獻恩賜的教會,會主動尋找每一次奉獻的機會,然後盡己所能的擺上。 5. 奉獻充滿了恩情 v4,保羅說:要在恩情上有分⋯⋯馬其頓教會在極度缺乏中仍奉獻,是充滿恩情的奉獻。因為耶路撒冷教會對他們有恩情,因為福音是從耶路撒冷教會傳來的;如果沒有耶路撒冷教會,就沒有馬其頓教會。許多時候,我們的奉獻卻是經過精打細算的。但恩情的奉獻不一樣!恩情的奉獻是想到耶穌基是這樣愛我,所以,我的錢雖少,但我樂意為教會的需要、為別人的需要擺上我這一份。 奉獻恩賜的關鍵:把自己奉獻給主 馬其頓教會是有奉獻恩賜的教會,因為他們看重恩情,超過金錢;因為他們在極度缺乏中,仍然奉獻;因為他們的奉獻是超過能力的;是主動尋找機會的;也是帶給他們滿足喜樂。但奉獻恩賜的真正關鍵是第 5 節說的:他們所作的⋯⋯更是照著神的旨意,先把自己獻給主⋯⋯教會中,當每一個人連自己都奉獻給主了,其他的東西要奉獻就容易多了。如果你的心不肯奉獻給主,你的錢要奉獻給主是不可能的。如果耶穌已經成為你真正的主,成為你的生命與生活的目標,奉獻就不難。 保羅要我們想想主耶穌的榜樣!9 節,他說︰「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,他本來富足,卻為我們成為貧窮的,叫你們因他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。」 喜歡奉獻會帶給教會極大祝福 盼望今天的信息,能成為大家的祝福。林後 9 章 6-14 節,保羅說:「6 少種的少收,多種的多收,這話是真的⋯⋯,7 因為捐得樂意的人,是神所喜愛的。8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,多多的加給你們,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,能多行各樣善事⋯⋯。10 那賜種給撒種的,賜糧給人吃的,必多多的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,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,11 叫你們凡事富足,可以多多施捨,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,12 因為辦這供給的事,不但補聖徒的缺乏,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。13 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,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,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眾人,便將榮耀歸與神。14 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,就切切的想念你們,為你們祈禱。 願神賜福每一個人手裏的工作,給我們教會有更大能力奉獻,成為一個有奉獻恩賜的教會;更願行神蹟大能的神,聚集各樣人才、恩賜與金錢來建造基隆浸信會,一起完成主的大使命。 |